美國在6月的通貨膨脹年增5.4%,這是自2008年8月以來最大的單月漲幅,若排除食物與能源不計,則年增4.5%。消費者物價提升似乎是美國獨有的現象,至少全球其他大經濟體並未出現類似情況。
英國是面臨些許通膨壓力,但情況無法與美國類比。目前,英國的核心通膨率已自疫情低點的1%回升,但仍低於2.5%。至於歐元區,核心通膨率仍維持在1%左右,只有歐洲央行「略低於2%」目標通膨率的一半。(圖1)。
美國通膨率較高的部分原因是二手車價格相較去年增長了45%,而此指標佔指數權重的3.7%。不過就算排除二手車,美國整體通貨膨脹仍年增4%,遠高於歐洲和其他地區。另外,美國的住宅行業並非導致通膨率攀升的主因。租金成本與所謂「業主等價租金」(即假設業主是租賃而非擁有房產時,他們支付給自己的租金)的年比增長只有2.3%左右。若排除住宅,美國通膨率約比整體通膨率數字高0.7%。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通膨率則比疫情前更低,最近幾個月的通膨率年增約1%(圖2)。日本通膨率則維持在零左右。
因此,美國目前面臨的通膨處境似乎是該國獨有的現象,可能是為了處理疫情期間的勞動力市場危機而造成的後果。 在歐洲,雖然各國處理疫情失業問題的方式略有不同,但大體而言都是向僱主提供貸款以助其持續聘用現有員工,進而降低封城導致的失業人口,而且只要僱主不裁員,即可一直免除貸款。如此一來,等到封城結束、企業重新營業,勞工便可直接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英國及歐元區的失業率相對溫和,因為在這些國家就算無法上班,大部分勞工並沒有被解僱,也持續領著薪水。
相較之下,美國僱主卻在2020年3月及4月紛紛裁員,將失業率從3.5%推升至14.8%(圖3)。這些被裁員的勞工可以申請增額失業救濟金,但這也令他們與前僱主解除僱傭關係。根據各州政策,增額救濟金可領取15-18個月,對許多低薪勞工而言,救濟金大約等於其先前的薪資,有時候甚至比他們原本的薪水還高。除此之外,有的勞工則搬去和朋友或家人住在一起。有些人離開紐約或舊金山等需要高昂生活費的區域,搬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
當美國經濟開始重啟,這些勞工就算想回到先前的工作崗位,也不見得有辦法。這情況導致僱主爭搶人才,為了吸引員工回來,有時甚至還得提供簽約獎金或加薪等優惠。但在歐洲卻似乎完全沒有類似的情況。
另外,員工短缺的現象也加劇美國的供應鏈問題。由於貨櫃、製成品需求大增等因素,全球都面臨著供應鏈問題,但這些問題顯然未對其他地方造成如此大的通膨影響,似乎只有美國如此。
美國的通膨率再起,歐洲卻不見類似情況,這種現象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其中一種假說是,美國的通膨率之所以快速升高,是因為該國解除封城的速度比多數歐洲國家都來得快。如果這種說法正確,也許歐洲在接下來幾個月的通膨率會升高,因為其疫苗接種率已追上甚至是超越美國。話雖如此,中國幾乎是最早解除封城的國家,通膨率卻比疫情前更低。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則是,美國政府對多數家庭(無論是否有實際需要)都提供了經濟紓困補助,財政措施規模遠比其他國家都更大。這可能刺激了消費者支出超漲,歐洲及其他地區並未出現類似情況。
美國為了解決疫情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影響,採取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手段。假如美國較高的通膨率確實是這些手段帶來的結果,那麼聯準會認為通膨率升高只是「過渡性」的現象也就很合理。9月底美國全國就會終止增額失業救濟金。所以,這種假說究竟屬實與否,將取決於勞工是否會在2021年第四季與2022年第一季快速返回勞動力市場,並紓解勞動力短缺、供應鏈,及通膨壓力等問題。
這看法似乎獲得債券市場的支持。債市並未擔憂最近高漲的通貨膨脹。即使2021年第二季的通膨率以9-10%的年化比率快速提升,債券孳息率仍下跌,且在第三季的頭一個月持續走低(圖4)。另外,10年期國債的損益平衡通膨價差大約落在2.4%(圖5)。
本報告中的所有例子均為對相關情況的假設性說明,並僅用於說明目的。報告中的觀點僅反映作者觀點,未必代表芝商所或其關聯機構的觀點。本報告以及報告中的資訊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實際的市場結果。
期貨與掉期交易具有虧損的風險,因此並不適於所有投資者。期貨和掉期均為杠桿投資,由於只需要具備某合約市值壹定百分比的資金就可進行交易,所以損失可能會超出最初為某壹期貨和掉期頭寸而存入的金額。因此,交易者只能使用其有能力承受損失風險但又不會影響其生活方式的資金來進行該等投資。由於無法保證這些資金在每筆交易中都能獲利,所以該等資金中僅有壹部分可投入某筆交易。
本資料中所含信息與任何資料不得被視作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買入或賣出金融工具、提供金融建議、創建交易平臺、促進或吸收存款、或提供任何其它金融産品或任何類型金融服務的要約或邀請。本資料中所含信息僅供參考,並非爲了提供建議,且不應被解釋爲建議。本資料並未考慮到您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您根據本資料采取行動前,應當獲得這當的專業建議。
本資料中所含信息均如實提供,不含任何類型的擔保,無論是明示或暗示。芝商所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概不承擔責任。本資料也可能會包含或涉及到未經芝商所或其管理人員、員工或代理設計、驗證或測試的信息。芝商所不對該等信息承擔任何責任,也不認可其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芝商所對該等信息或向您提供的超級鏈接並不擔保不會侵犯到第三方權利。如果本[資料類型]含有外部網站的鏈接,芝商所並不對任何第三方或其提供的服務及/或產品予以認可、推薦、同意、保證或推介。
CME Group和“芝商所”是CME Group Inc.的註冊商標。地球標誌、E-mini、E-micro、Globex、CME和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是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CME”) 的註冊商標。 CBOT是Board of Trade of the City of Chicago, Inc. (“CBOT”) 的註冊商標。ClearPort和NYMEX 是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NYMEX”) 的註冊商標。此商標未經所有者書面批准不得修改、複製、儲存在可檢索系統里、傳遞、複印、發佈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Dow Jones是道瓊斯公司的註冊商標。所有其它註冊商標為其各自所有者的產權。
所有關於規則與細節之事項均遵循正式的CME、CBOT和NYMEX規則,並可被其替代。在所有涉及合約規格的情況裏,均應參考當前的規則。
CME、CBOT及NYMEX均分別在新加坡註冊爲註冊的認可市場運營商以及在香港特區註冊爲認可的自動化交易服務提供者。除上述內容之外,本資料所含信息並不構成提供任何境外金融工具市場的直接渠道,或《金融工具與交易法》(1948年第25條法律,修訂案)界定之境外金融工具市場交易的清算服務。CME歐洲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及受權的服務並不含蓋以任何形式在亞洲任何管轄區內(包括香港、新加坡及日本)提供金融服務。芝商所實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台灣概無註冊、獲得許可或聲稱提供任何種類的金融服務。本資料在韓國及澳大利亞境內根據《金融投資服務與資本市場法》第9條第5款及相關規則、《2001年企業法》(澳洲聯邦)及相關規則的規定,將發佈受眾僅限於“職業投資者”;其發行應受到相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