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中的所有例子均為對相關情況的假設性說明,並僅用於說明目的。此報告中的觀點僅反映作者的看法,未必是芝商所或其聯屬機構的看法。本報告以及報告中的資訊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實際的市場結果。

自從2022年初起,在黑海地區及中東地區衝突改變了世界原油交易路線之際,OPEC+在每天減產360萬桶原油的實施上成果優異。相較於2023年10月前的表現,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運量減少超過80%(圖1)。俄羅斯原油過去會透過油管或海運輸送至歐洲,現在則從非洲繞遠路輸送至印度和中國。即使出現這些因素,如今的原油價格仍遠低於兩年前的價格(圖2)。那麼,左右原油價格的因素為何?

圖1:蘇伊士運河運量降低80%,因為許多船隻會多花費9-11日從非洲繞道

部分原因在於美國,該國的每日原油產量已升至1,300萬桶以上(圖3)。美國增加的產量大約彌補了三分之一的OPEC+減產量,並將原油和相關產品目前的庫存維持在與近年平均值差不多的水準(圖4)。

圖2:即使OPEC+減產,如今的原油價格仍低於2022年多數期間的價格

圖3:美國原油產量接近歷史紀錄

圖4:原油和相關產品庫存接近季度平均

另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中國,該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從石油淨出口國轉變為每日進口將近1,000萬桶原油。然而,在2022年(也就是能源情報署具有完整資料的最近一年),中國的原油消耗量下跌,這是25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按年下跌(圖5)。

圖5:中國原油消耗量上升至2022年為止。

自從2005年起,隨著中國需求攀升,原油價格通常會以延遲約1年的步調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改變。例如,中國經濟成長在2007年、2010年、2017年及2021年達到頂峰。WTI價格則分別在2008年、2011年、2018年和2022年達到高點。同樣地,當中國經濟成長減弱,原油價格通常會同步下滑,有時候下跌的滯後時間要短得多。

中國在2022年末解除新冠肺炎疫情限制,當時預期其經濟成長率會出現強勢回升。然而,此波回升仍未出現。2023年的成長率增長仍然緩慢,且根據李克強指數(該指數衡量鐵路貨運量、電力生產及銀行貸款成長率),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在2024年第1季進一步放緩至3.6%左右,這是自2020年的早期疫情封城以來最慢的時期(圖6)。

圖6:原油價格高峰通常出現於中國經濟成長高峰後的12個月裡

中國整體的成長速度可能左右原油價格,卻不是影響需求面唯一的因素。2023年,在中國賣出的所有車輛中有35%-40%為電動車。中國等地的電動車在汽車銷售中所增加的佔比也影響著原油需求。

電動車的興起突顯了追求更高燃油效率的趨勢,更代表過去半世紀以來科技的大幅進展。在1973年和1979年的原油供給衝擊使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飆升至40美元後,汽車業經歷了兩次革命。第一次能源革命發生於1975年至1985年間,當時減低了汽車重量並增加了引擎功率,因此改善油耗問題。

第二次革命發生於另一波原油衝擊後─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飆升的需求,使得原油價格從1998年的每桶12美元飆升至2008年夏季的每桶140美元。在這場引擎科技革新中,內燃機引擎效率提升、油電混合車問世並普及,而2010年代興起的電動車也受到更多人青睞。到了2022年,平均每輛汽車的重量較1975年製造的汽車重了約7%,但馬力幾乎增加一倍,且燃油消耗量只需一半(圖7)。

圖7:比起1975年的汽車,2022年的汽車只需一半汽油用量,馬力則為兩倍

平均而言,汽車車主持有一輛車的期間約為十二年。2010年到2022年間,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資料顯示美國販售的汽車油耗從每加侖22.6英里提升至每加侖26.35英里,並節省了16.7%的燃油。假設每年有十二分之一的車輛遭到替換,這表示在所有車輛行駛同樣距離的情況下,消耗的燃油較前一年減少了1.25%。

原油還遭遇最後一項不利因子,那就是人們開車的時間比過去要來的少。例如,儘管美國人口增加了3%,美國駕駛人在2024年1月的總里程數仍較2020年1月少了1%(圖8)。我們掌握的他國數據不如美國數據新,但我們可以預設不是只有美國人享受網購和在家工作的樂趣,而這兩件事都會減少燃油需求。

因此,原油市場可能得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與經濟因素之間取得平衡,前者可能讓價格比平常高,而後者則是看跌多於看漲。

圖8:行車里程數依然低於疫情前的高峰

原油交易

運用WTI原油期貨及期權,交易低硫混合原油,是最有效益之方式之一。


此報告中所有示例均為對各種情況的假設性解釋,僅作說明之用。此報告中的觀點僅反映作者的看法,未必是芝商所或其關聯機構的看法。此報告及其中所載資訊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實際市場經驗的結果。

芝商所為全球領先及最多元化的衍生品交易市場,公司包含四個指定合約市場(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點按CME, CBOT, NYMEX 以及COMEX連結,以獲取更多關於各交易所交易規則與產品的資訊。 

© 2024芝商所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