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來,澳元和紐元兌美元雙雙下滑。其中,紐元表現較佳。自2011年初以來,澳元兌美元下跌31%,而同期紐元下跌大約15%(圖1)。事實上,澳元兌紐元於九年前見頂,當時1澳元最高值1.37紐元。今年較早前,澳元兌紐元匯率首次接近平價,之後反彈至1.05附近(圖2)。
過去十年,紐元表現領先澳元,這似乎可歸納為三個因素:
澳洲和紐西蘭因為地理位置接近而被歸類在一起,兩國的經濟差異很容易被忽視。澳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採礦業,而紐西蘭的出口則以乳製品和木材為主。
2019年,僅型煤出口佔澳洲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1%,此外鐵礦石出口約佔GDP的3.4%,黃金出口約佔GDP的1%,而包括鋁和銅在內的其他礦產出口則約佔1.7%。2018年天然氣出口約佔GDP的1.3%,為數據完全透明的最近一年。
紐西蘭方面,煉乳出口佔GDP的2.7%。乳酪、黃油、乳清及其他乳製品的出口額貢獻2.2%。紐西蘭的另一個主要出口產品是木材,佔GDP的1.2%。
紐西蘭雖然出口少量金屬(包括鋁),但這些出口加總尚不足GDP的1%。同樣,澳洲也出口部分牲畜和農產品,如牛肉和小麥,但這些產品加總亦僅佔GDP一小部分。紐西蘭主要出口農產品,而澳洲主要依賴各種礦產。澳元和紐元均跟蹤交易所交易產品的商品指數,足見商品對兩國經濟的重要性(圖3和圖4)。
紐西蘭為全球第三大乳製品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歐盟。不同的是,美國人口為3.3億,歐洲為四億多,歐美大部分產品都以國內消費為主。相比之下,紐西蘭人口僅500萬,能夠出口大部分產品。
然而,紐西蘭的乳製品生產商亦與美國和歐盟競爭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倘若歐元貶值,歐洲生產商將更具競爭力。鑒於澳洲的出口商品組合大相徑庭,紐元跟蹤歐元的緊密程度高於澳元,亦屬意料之中(圖9)。
澳洲以優質葡萄酒和袋鼠等聞名於世,而在過去數十年中,該國又增添一項盛名,成為有史以來已發展國家維持最長的連續經濟增長記錄。從1991年底到2020年初,澳洲經濟增長持續了28年,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期間紐西蘭的經濟表現良好,但在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紐西蘭經濟起伏更大。不過,雖然澳洲保持增長時間最長的記錄,但從2014年到2019年底,紐西蘭經濟幾乎每個季度的按年增長均領先於澳洲(圖10)。這亦可以解釋為何在同一時期紐元表現勝於澳元。
紐西蘭的債務水平亦低於澳洲。兩國公共部門債務均較低,紐西蘭尤其如此。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澳洲的政府債務總額佔GDP的37.1%;紐西蘭的佔比則為28.5%。
兩國的私營部門債務都很高,但澳洲尤其顯著。澳洲的家庭負債為全球最多國家之一,負債總額佔GDP的119.5%,相比之下,紐西蘭的家庭負債佔GDP的94.4%。紐西蘭的公司債務佔GDP的80.7%,遠高於澳洲的71.7%,但總體而言,紐西蘭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債務總額佔GDP的203.6%,較澳洲少25%左右(圖11和12)。與加拿大、中國、歐洲和美國相比,兩國的債務水平相對較低,亦明顯低於日本。美國2019年第四季度末的債務總額佔GDP 250-280%,日本的債務總額則佔GDP的400%。因此,澳洲和紐西蘭完全有能力以財政赤字抵銷疫情影響。
在其他多個方面,這兩個經濟體之間幾乎沒有差別。兩國數十年來一直保持低通脹,而且兩國央行最近均首次將利率下調至接近零(圖13和14)。同樣,兩國目前似乎已經控制新冠病毒的爆發,並正在重新開放經濟。
兩國出口市場仍然受到挑戰,但出口市場疲軟對紐西蘭的衝擊較小,因為市場對食品的需求或保持穩定,並且目前對木材的需求亦在飆升。澳洲的煤炭、鐵礦石、天然氣、銅和鋁的出口則更易受到全球增長持續疲軟的影響。即便如此,澳洲至少暫時受益於若干產品的價格上漲(如鐵礦石和銅),因為澳洲的礦山仍在營運,而南美和非洲許多採礦業務卻因疫情而減產。
期貨與掉期交易具有虧損的風險,因此並不適於所有投資者。期貨和掉期均為杠桿投資,由於只需要具備某合約市值壹定百分比的資金就可進行交易,所以損失可能會超出最初為某壹期貨和掉期頭寸而存入的金額。因此,交易者只能使用其有能力承受損失風險但又不會影響其生活方式的資金來進行該等投資。由於無法保證這些資金在每筆交易中都能獲利,所以該等資金中僅有壹部分可投入某筆交易。
本資料中所含信息與任何資料不得被視作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買入或賣出金融工具、提供金融建議、創建交易平臺、促進或吸收存款、或提供任何其它金融産品或任何類型金融服務的要約或邀請。本資料中所含信息僅供參考,並非爲了提供建議,且不應被解釋爲建議。本資料並未考慮到您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您根據本資料采取行動前,應當獲得這當的專業建議。
本資料中所含信息均如實提供,不含任何類型的擔保,無論是明示或暗示。芝商所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概不承擔責任。本資料也可能會包含或涉及到未經芝商所或其管理人員、員工或代理設計、驗證或測試的信息。芝商所不對該等信息承擔任何責任,也不認可其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芝商所對該等信息或向您提供的超級鏈接並不擔保不會侵犯到第三方權利。如果本[資料類型]含有外部網站的鏈接,芝商所並不對任何第三方或其提供的服務及/或產品予以認可、推薦、同意、保證或推介。
CME Group和“芝商所”是CME Group Inc.的註冊商標。地球標誌、E-mini、E-micro、Globex、CME和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是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CME”) 的註冊商標。 CBOT是Board of Trade of the City of Chicago, Inc. (“CBOT”) 的註冊商標。ClearPort和NYMEX 是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NYMEX”) 的註冊商標。此商標未經所有者書面批准不得修改、複製、儲存在可檢索系統里、傳遞、複印、發佈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Dow Jones是道瓊斯公司的註冊商標。所有其它註冊商標為其各自所有者的產權。
所有關於規則與細節之事項均遵循正式的CME、CBOT和NYMEX規則,並可被其替代。在所有涉及合約規格的情況裏,均應參考當前的規則。
CME、CBOT及NYMEX均分別在新加坡註冊爲註冊的認可市場運營商以及在香港特區註冊爲認可的自動化交易服務提供者。除上述內容之外,本資料所含信息並不構成提供任何境外金融工具市場的直接渠道,或《金融工具與交易法》(1948年第25條法律,修訂案)界定之境外金融工具市場交易的清算服務。CME歐洲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及受權的服務並不含蓋以任何形式在亞洲任何管轄區內(包括香港、新加坡及日本)提供金融服務。芝商所實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台灣概無註冊、獲得許可或聲稱提供任何種類的金融服務。本資料在韓國及澳大利亞境內根據《金融投資服務與資本市場法》第9條第5款及相關規則、《2001年企業法》(澳洲聯邦)及相關規則的規定,將發佈受眾僅限於“職業投資者”;其發行應受到相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