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所表達的觀點屬於OpenMarkets,僅供市場評論之用。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請參閱報告結尾完整免責聲明。
速覽
- 1983年原油市場動盪之際,紐約的大宗商品交易員開始交易這款全球油價基準產品
- 歷經戰爭和經濟衰退,WTI原油期貨訂定油價的地位屹立不搖
時至今日,油價並非不解之謎。這個作為全球經濟命脈重要一環的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管控能力漸臻完善。
一切始於WTI原油期貨突然在1983年推出,雖然已經40年,但至今依然持續發揮其全球影響力。
芝商所研究及產品開發主管Owain Johnson表示:「自40年前推出以來,WTI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期貨合約。WTI價格的變動確實會影響經濟體。」
難以置信的是,當年這個產品差點無法推出。
1983年是原油市場的轉折點,當年此合約所引起的轟動,遠不及 Michael Jackson推出「顫慄」專輯,與任天堂上市遊戲主機。
「全世界都需要它」
當年,兩伊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亦未站穩腳跟,石油市場多呈暴跌情況。在此動盪的背景下,當年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今成為芝商所旗下的一間交易所)希望建立一個透明的原油市場,讓全球市場參與者管理市場風險。
Thomas McMahon是合約最早期的交易員之一,他表示:「嚴格來說,當時石油市場並不存在。原油期貨的概念其實就是『全世界都需要它』。這就是其背後的思維。但真正的問題是:要如何操作呢?」
1970年代是原油現貨市場的濫觴,它反映出市場渴望擺脫50年來由石油生產商制定的定價體制。隨著WTI期貨在1983年推出,油價進入價格發現的新紀元。
芝商所能源和環境產品主管Peter Keavey指出:「期貨合約是原油衍生品市場的開始。由生產者控制定價,轉換到自由市場定價的一場革命。」
Keavey表示:「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往是無法管控和降低風險的,除非投資人購買石油公司的股票,否則也無法進入石油市場。我們必須帶領投資人進入市場。這也是必須推出WTI的原因。」
該合約在市場上面臨各種挑戰,但最終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最初有份設計合約的NYMEX 委員會成員、現為休斯頓諮詢公司 JSK Holdings Inc. 總裁John Krus說:「現實是要建立透明度。 因此,業內很多人支持該合約。之後的發展大家都很清楚了,這份合約很受歡迎,流動性很強。」
包括Krus在內的WTI委員會,決定將奧克拉荷馬州庫欣市(Cushing, Oklahoma)的儲油中心定為WTI的交貨地。當WTI期貨於1983年首次上市時,庫欣市已是原油現金市場交易的重鎮,集結了油管、煉油廠和儲油站:成為交貨地的最佳選擇。
現在,庫欣市已成為全球原油市場的關鍵樞紐地,擁有逾30條以上的輸入與輸出油管,及16個大型儲油站。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2022年3月的資料,庫欣市的使用儲油量為7,800萬桶,總容量為9,400萬桶。
Keavey表示:「它被稱為全球油管樞紐,絕對是最大的集中儲油設施。」
早期的壓力測試
根據芝商所資料顯示,WTI推出後的首月交易量就有3,000份合約。一年後,單月合約交易量達100,000份。WTI的價值得到市場認同,交易量持續增加。到1980年代末,每月合約交易量已超過200萬份。
交易不到三年,原油期貨合約就面臨重大考驗。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Sheikh Ahmed Yamani,公布沙國實施淨倒算價法,保證買家能獲得相當的煉油利潤。油價應聲驟跌。
McMahon回憶:「淨倒算價法交易在1986年4月對原油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當時布蘭特原油尚未推出,所以我們是唯一的開放市場。我記得油價在兩天內從34美元跌到九美元。第二天開盤價好像是24美元,後來跌至九美元。我從事大宗商品市場交易多年,從未看過這樣的情況。」
McMahon表示,在一片混亂之中,證明了期貨合約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價值,並引發「全球買進」的現象。
「不騙你,就是那麼簡單。他們需要我們這些交易員時,我們證明了自己的能耐。我們為他們提供了前從未見的流動性。」
Keavey表示:「全球需要原油期貨合約;為了擴大市場規模,為了在所有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正確分配石油,自由市場定價有存在的必要,以促進產業發展及正確分配這項產品。」
「我們必須帶領使用者進入市場。這就是推出WTI的原因。」
— Peter Keavey
還有另外一件矚目事件增加大家對石油市場的關注。第一次波灣戰爭就是Keavey口中的「WTI第一次真正的壓力測試。那是石油史上的重大事件,甚至更勝於1986年的事件。」
此事說明了WTI的另一關鍵特性就是提供價格信號。「價格信號使石油使用者能調整用量,並向生產商發出增減供應量信號,以維持市場平衡的信號。無論是平時或受壓時期,它都能發揮這種作用。」
不僅是關乎石油交易
McMahon還提到該合約與整體經濟的緊密關聯性:「它不僅關乎石油交易,也為許多不同產業提供定價基準。」
由於此合約的交易量龐大,Krus也是交易者之一。「此合約能奏效有三大關鍵因素:流動性、流動性、還是流動性」
長期下來,WTI合約面臨了各種地緣政治事件的考驗,包括第二次波灣戰爭、2008年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油價上漲以及最近的烏克蘭衝突。
經歷種種事件,WTI期貨持續成長。芝商所的Johnson表示:「近年來,我們常看到WTI期貨每日交易量突破100萬份合約,有時甚至更高。」
這些突顯出WTI合約在初時不受市場關注,最後發展成影響日常生活關鍵基準的過程。
McMahon表示:「由於電力、能源和運輸等下游產業的關係,無論您是小企業主,或是每早需載孩子上學的父母,能源成本已深遠影響我們的生活。WTI代表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