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覽
  • 在疫情時期,將生產線轉移到第二或第三國不但複雜,且成本高昂。
  • 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商業環境,是美國和歐洲的央行正從寬鬆政策轉向升息和量化緊縮。
  • 業務遷移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是否具備足夠基礎設施和技術人員,以及新興市場工資上漲的現實。
  • 競爭激烈的產業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加上企業需要維持市佔率,這些都可能使企業難以在新地點開展業務。

全球化本質上在變,供應鏈正面臨關稅、疫情和俄烏衝突等挑戰。企業在策略上適宜更多元化,增強業務的韌性,但目前的物流狀況非常複雜。

本文將探討2018年的貿易緊張局勢、兩年前開始在全球蔓延的疫情,以及俄烏衝突,這三件大事對消費者、全球商業、雙邊貿易關係和全球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關稅、俄羅斯與烏克蘭

我們先來談談關稅。先前美國提高關稅,導致企業和消費者需要支付更高費用才能買到相關進口產品。最初,這些關稅僅針對從中國進口、總值85億美元的太陽能板和18億美元的洗衣機,隨後卻像雪球般愈滾愈大,變成對總值3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而後,美國對加拿大、歐盟、墨西哥和南韓的鋼鐵和鋁也開始徵收關稅。

從美國、中國、歐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不同國家徵收關稅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這類措施一旦採用,即使之後政治局勢改變,仍然有可能繼續實施。例如,雖然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之後,美國取消了部分關稅以助減輕通膨壓力,但拜登政府目前仍未完全取消在川普執政期間生效的關稅。

俄羅斯是石油以及小麥等食品的主要出口國。美國對俄羅斯的石油進口禁令,促使原油期貨價格飆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則上揚至每加侖4美元以上。至於有26%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的歐盟,目前則正考慮禁止自俄羅斯進口石油。此外,疫情期間製成品需求激增,導致運輸成本大幅上揚,雖然後來開始逐漸下滑,但戰爭又使呈回落趨勢的運輸成本再次上升(圖1)。

圖1:運輸成本略微升高,但仍遠低於疫情時的高點

從疫情中學習

我們從疫情中學到,各國採取不同方法控管新冠肺炎,為供應鏈帶來各種挑戰。對比中國的清零政策與歐美較寬鬆的方法,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中國政府為遏制新一波疫情,採取封城或限制民眾外出,也有企業停止營運。推出這些限制實施之際,中國經濟成長自2021年最後一季開始放緩。相對之下,在美國,部份地方已經撤銷乘坐大眾交通工具時須佩戴口罩的強制令。雖然美國公共場所活動的人數仍遠低於疫情前的水準,但隨著人們在春季外出更加頻繁,公開活動的出席人數也逐步攀升。

擬定策略容易,解決物流問題難

從策略來看,全球企業都在反思供應鏈的問題,但從物流角度來說,轉移供應鏈可能會是相當艱鉅的任務。企業在轉移供應鏈時要考慮兩個重點,第一是維持或提高市佔率,第二則是在努力提高供應鏈韌性的同時有效管控營運成本。

某些企業或許會將額外成本轉嫁給客戶,但也有一些企業會顧慮,若主要競爭對手繼續採行舊有的低成本模式,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搶下市佔率。換句話說,轉移供應鏈的一項考慮因素涉及競爭對手可能會採取何種行動。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表示,2021年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的綠地投資(外商直接投資的一種形式,指母公司在另一個國家從頭開始發展業務,且過程中會新設建築物)較2019年疫情前水準低上43%,這正反映了轉移供應鏈的困難之處。

轉移業務面臨的挑戰

我們來思考一下把生產線從某國遷移到另一國,或在第二或第三國建立生產點時,需要考量的成本和其他複雜因素。

投入供給 — 將產品生產業務遷移到另一個國家時,企業要確保遷入國具備生產所需的原物料。例如,若從事家具製造業,所選國家就要有製造家具的相關材料。原物料通常需要靠近工廠所在位置,同時也要確保有適當的運輸方式將原物料運入工廠。此外,還需要有相對低成本的勞動力才能確保競爭力。

產出交付 — 該如何將成品交付給客戶?要將產品交付給其他國家的客戶,企業需要將新的生產基地連接到適當的道路、鐵路線和港口。在第二或第三國建立新業務時,將產品從製造點運送到目的地市場的運輸成本也需要考量。

對特定和單一來源物料的依賴性 — 某些製成品的主要物料非常稀缺,或僅在少數地區生產。舉例而言,剛果共和國就是世界上主要的鈷生產國。若製造過程高度依賴特定的物料,而這些物料來源又相對稀少,企業將難以避險。

投入成本上升 — 投入成本(生產者物價)目前的上升速度已超越消費者物價通膨率。當成本因素提高時,企業會希望在各方面盡可能降低製造成本。統計美國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物價指數較一年前高出11%(截至2022年4月),而該指數的商品部分更是上漲了16%(圖2)。

圖2:批發商需要支付的價格不斷上漲

技術勞動力 — 遷移業務很大程度上視乎技術人員是否足夠,或是否有足夠人員能隨時接受培訓並迅速熟練技術操作。中國的勞動力供應向來是其優勢之一,但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墨西哥等新興國家正在這方面力追中國。

工資 — 許多國家工資都正在上漲,這增加轉移業務的成本和困難(圖3)。工資提高也可能引發勞資糾紛、罷工和停工,導致情況更趨複雜,目前美國西岸港口(外國商品的關鍵進口點)的勞資談判便是一例。

圖3:緊張的勞動力市場推升了工資

轉嫁成本的能力 —不同行業的企業會用不同方法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其中一部分取決於行業的競爭環境。除非絕對必要,否則競爭激烈且利潤微薄的企業不太可能會轉移供應鏈。

不相關但需同時考慮的因素 — 市場上其他轉變,如各國央行寬鬆政策退場後對外匯(日圓、歐元)造成的影響、氣候變遷和未來10年間可能發生的海平面上升等,也需要考慮。在日美兩國貨幣政策分歧的情況下,日圓兌美元匯率跌至20年來低點;自3月以來,美國聯準會已分兩次升息共75個基點,反之,日本央行則和中國人民銀行一樣正在放寬貨幣政策,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跌至一年來新低(圖4)。

圖4:人民幣疲軟的走勢,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的疑慮

交易股指期貨

標普500指數總值5兆美元,交易員可運用芝商所掛牌的期貨和期權合約,接近每天24小時都可進行交易。


本報告中的所有例子均為對相關情況的假設性說明,並僅用於說明目的。此報告中的觀點僅反映作者的看法,未必是芝商所或其聯屬機構的看法。本報告以及報告中的資訊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實際的市場結果。

芝商所為全球領先及最多元化的衍生品交易市場,公司包含四個指定合約市場(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點按CME, CBOT, NYMEX 以及COMEX連結,以獲取更多關於各交易所交易規則與產品的資訊。 

© 2024芝商所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