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年只收穫一次,但卻全年都會被消耗和實現不同用途的穀物,農民、倉儲商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如何進行有效地分配?
在穀物和油籽期貨市場,市場參與者會利用日曆價差交易來決定價格及管理與穀物種植和儲存相關的風險。
我們以玉米期貨為例,解釋日曆價差如何能在供應量充沛時鼓勵商品儲存,而在供應量緊縮時推動商品供應給出價最高的廠商
玉米期貨合約的到期月份為9月、12月、3月、5月和7月。若市場參與者以長倉持有一份12月份玉米期貨合約直到交割日,會收到一份交割憑證,代表5000蒲式耳的玉米。
因此,在任一時間點:
- 12月份期貨合約的價格代表商品在12月的預期價格
- 3月份期貨合約的價格代表商品在3月的預期價格
- 5月份期貨合約的價格代表商品在5月的預期價格
日曆價差交易是指在買入某個月份到期的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相同商品在另一個合約月份到期的期貨合約。
日曆價差的價格即為這兩個期貨合約到期月份之間某個既定時間點的價格差異。例如12月-3月日曆價差即為12月份期貨合約和3月份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
假設您是某個穀物倉庫的管理人。在倉庫儲存穀物需要耗費資金。為了將穀物運進倉庫,您必須支付電費給電力公司;為了防範火災和水災造成的損失,您必須付費給保險公司;您還需要向化學藥品公司購買除蟲劑,以避免蟲害。
每天您都必需決定倉庫中每一噸穀物的去留:今天應該在現貨市場上出售,還是繼續把穀物儲存到明天?
由於在倉庫儲存穀物要資金,若是您決定儲存穀物,唯一的理由是期望未來穀物能以更高價格賣出,進而彌補儲存的成本。
這其實就是期貨價差代表的涵義,由於12月份期貨價格是商品在12月的預期價格,3月份期貨價格是商品在3月份的預期價格,因此12月份期貨和3月份期貨的價差,就代表市場為「把穀物從12月儲存到3月」所開出的價碼。
在穀物收成時,由於供應量充沛,價差會提高,進而鼓勵穀物儲存。倉庫的管理者會持續根據價差市場發出的訊號調整庫存。
如果價差太小,市場支付的價碼不足以儲存穀物,倉庫管理者決定今天賣出穀物,近月期貨的價格就會降低。
由於未來可供應的存貨減少,遞延月份的期貨價格就會升高。這個現象會持續發生,直到市場上的買家正好得到今天需要的穀物量為止,而剩下的穀物就會繼續儲存到明天。
作物年度接近尾聲時,穀物供應量短缺,價差就會變小,推動倉庫釋出存貨。
舉例來說,如果價差太大且供應量不足,穀物使用者就會推高近月價格,這會縮小價差,鼓勵倉庫賣出穀物庫存。
在極端情況下,穀物供應可能過度短缺,以至於期貨價格「反轉」,也就是近月價格高於遞延月份的價格。
換句話說,市場不僅不願意為倉庫管理者支付任何存儲費用,反而還要向它收費。
發生這種情況時,沒有倉庫想要儲存穀物。但穀物的使用者,諸如研磨商、出口商或畜牧業者,並不想因為穀物用光而被迫停止營運。他們願意以虧損價格儲存穀物,來避免沒有穀物可用而導致生意停擺的情況。
綜上所述,穀物和油籽期貨除了能作為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工具之外,也為穀物儲存商提供正確的市場訊號,進而確保一年收成一次的作物能夠在全年都得到有效分配。
正是得益於此,消費者才能在任何時節都購買到所需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