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所表達的觀點屬於OpenMarkets,僅供市場評論之用。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請參閱報告結尾完整免責聲明。

速覽
  • 國際能源署(IEA)預估,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活躍合約佔比將從2021年的12%成長一倍,預計在2030年達到25%左右
  • 因為中國有擴張管線運能的計劃,而且可能有新的管線工程,中國向俄羅斯採購天然氣的佔比很有可能會增加

中國正在轉型至清潔能源,預期未來幾年對天然氣的需求會大幅增加。中國已與美國簽署了一些長期液化天然氣合約,確保供應量充足,並減少對現貨價格波動的曝險。隨著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成長,我們預期中國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中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

中國需求反彈

2022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耗減少了1%,這是40年來首度出現的情況,原因是疫情清零政策減少了經濟活動。中國的天然氣需求下跌符合2022年的國際趨勢,歐洲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急遽的一次需求下跌。同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亞洲的消耗量減少了2%,原因包括經濟活動放緩、北半球冬季偏溫暖,以及液化天然氣價格急遽上漲。

就2023全年而言,對於天然氣需求的預測好壞參半。今年前五個月,歐洲的消耗量再度下跌了10%,原因是第一季的住宅和商業需求較低,以及第二季能源與工業產業的消耗量遽減。同一時間,亞洲的需求大致沒有改變,造成較為寬鬆的市場條件。

相較之下,由於新冠肺炎相關禁令解除後經濟活動增加,以及乾旱導致水力發電量相較前一年減少了23%,中國第一季的天然氣需求回升了6%。儘管因為國內外需求走弱,近來中國疫情後經濟復甦出現停滯,其今年度的天然氣消耗仍然預期會上升6%,這和第一季的上升幅度相符。根據IEA的資料,預計需求上升會持續到2024年,因為經濟成長幅度增加,預期年度成長率將達到7%。

確保液化天然氣穩定供應

中國國內液化天然氣生產增加,滿足了部分增加的需求,今年前五個月,液化天然氣生產增加了6%,相當於60億立方公尺,進口液化天然氣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同期進口量增加了10%,相當於45億立方公尺。就2023全年而言,IEA預測中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會增加近15%,但仍會低於2021年的歷史高點。除了進口增加以外,數座新的再氣化接收站預計在2023年底啟用,屆時將讓中國的年產能增加200億立方公尺(目前的年產能為1,400億立方公尺)。

烏克蘭戰爭開始後,中國就大幅增加了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俄羅斯於今年稍早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供應國,超越了澳洲、卡達和土庫曼。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未來可能會繼續增加,由於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線的運能今年預計從2022年的150億立方公尺增加到220億立方公尺,同時,有關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線興建的討論也正在進行當中。

另一方面,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為確保液化天然氣供應無虞,並避免受到現貨價格波動影響,有許多中國公司已與美國在亨利港的多項計劃簽署長期供應合約。舉例來說,新奧能源(ENN)與錢尼爾能源(Cheniere)簽下了20年的購銷協議,每年進口180萬公噸的液化天然氣,而中國燃氣控股公司預計透過子公司中燃宏大能源貿易公司,每年向Venture Global購買共200萬公噸的液化天然氣

液化天然氣價格預計將持續波動

2022年儘管全球需求減少,液化天然氣交易的價值反而成長了一倍,達到4,5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價格高漲是主因,儘管交易量只增加了6%。自2023年初以來,歐洲和亞洲的現貨價格已經下跌超過50%,原因是市場擔憂高利率將限制經濟活動,但與2016至2020年間上半年的平均相比,歐洲和亞洲目前的現貨價格依然分別高出了140%和180%。近期價格相對下跌,使得中國的需求增加,促進了國際市場的競爭,最後反而推升了價格。展望未來,若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持續、需求維持不明朗,液化天然氣價格在可見的未來仍會充滿波動。

中國挑戰油元

未來,我們預期中國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扮演的角色會日益重要。根據IEA的說法,過去五年內的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由中國簽署的就佔了30%。根據目前的趨勢,IEA預估中國的液化天然氣活躍合約佔比將從2021年的12%成長一倍,預計在2030年達到25%左右。

另一個中國想挑戰現狀的跡象,就是他們在2023年3月向法國主要的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執行了第一筆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購買合約,這符合中國想挑戰從1970年代至今油元制度主導的野心。這個舉動雖然很重要,卻也帶來了額外的難題,例如匯率風險、幣別錯配,並對對沖策略造成影響。儘管有這些問題,就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力日增,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購買合約可能會變得更普遍


本網頁的評論內容當中的意見與聲明未構成要約或招攬,亦未推薦執行或清算投資項目或推薦從事任何其他交易。切勿將此評論作為任何投資決定或其他決定的依據。任何投資決定都應根據符合您需求的適當專業建議。此評論由OpenMarkets提供。此評論內容與芝商所無關,芝商所或其聯屬企業將不對此評論負任何責任。

如果在任何司法管轄區或國家使用或分發本案例研究所載之材料或資訊將違反任何適用法律或法規,芝商所並未聲明此類材料或資訊適合或允許在此類司法轄區或國家使用。

芝商所為全球領先及最多元化的衍生品交易市場,公司包含四個指定合約市場(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點按CME, CBOT, NYMEX 以及COMEX連結,以獲取更多關於各交易所交易規則與產品的資訊。 

© 2024芝商所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