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引发市场恐慌,美联储陷入两难局面
自4月2日,美国公布新一轮大规模加征关税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美股出现暴跌,大宗商品普遍下挫,在避险情绪的驱动下,投资者纷纷转向美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避险,美债价格大幅上涨。截至4月8日, 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升至3.71%和4.26%,此前一度降至3.89%和4.01%。
图为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
加征关税与美国经济的关系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重振美国经济,美国需要让制造业回归,而这一过程中关税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关税可以迫使外国企业将制造基地放在美国本土。与此同时,关税收入增加也可以部分减轻美国财政赤字,从而改善经常项目逆差。
美国上一次对进口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是20世纪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法案时期,该法案将数千种商品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当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实际关税税率从13.5%升至19.8%,引发外国反制。1930-1933年,全球贸易量暴跌 65%,其中美国出口下降 61%,失业率从3%飙升到25%。
特朗普加征关税后,需要考虑关税成本是由美国进口商或消费者承担,还是由出口国承担。理论上,如果关税成本大概率由美国本身承担,因美国制造业回流短期很难实现,美国进口商品缺乏替代品。根据“海湖庄园协议”的设想,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元同时贬值来抵消关税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此外,预计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关税谈判方面进入博弈阶段,需要达到纳什均衡,即在博弈中,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策略都无法获得更高收益的状态。大概率这场博弈很难达到美国贸易逆差清零的理想状态,很大可能是其他国家增加美国进口,美国贸易逆差小幅度缩减,美国加征的关税调整至出口有利可图的水平。
从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出现走弱的迹象。消费方面,2月,美国个人实际消费支出同比增速放缓至2.7%。由于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是消费支出的领先指标,考虑暂时无法落地的减税措施,加征关税对美国居民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关税很大程度上由进口商或消费税承担,对于一些可选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方面,3月ISM制造业PMI跌破50%,降至49%,其中新订单指数下降至45.2%,创下去年9月以来最低纪录,物价指数升至69.4%,创22年7月以来最高纪录。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显示,“对等关税”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美联储面临两难局面
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全球市场拉响衰退警报,投资者集体踩下风险刹车,普遍担忧经济放缓乃至引发衰退,市场期待美联储“救市”,但美联储短期面临两难。在特朗普宣布大范围征收对等关税后的首次公开表态中,鲍威尔重申,美联储需要先观望,等明确了形势再考虑行动。美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前景,失业率上升和通胀率上升的风险都很高。一旦美国陷入滞胀,联储官员需要看看每个变量距离就业和通胀的目标有多远,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目标。如果一个变量距离目标更远,美联储将货币政策向这个目标倾斜。
按照推演,美国加征关税后,再考虑到美国削减财政开支这个因素,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更大,因此美联储可能会在失业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重启降息,最早可能在5月。从最新的隔夜利率互换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期到年底前将有1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相当于5次25个基点的降息,而加征关税前市场仅完全定价了3次降息。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可能给美国经济增加了下行风险,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关税上的博弈会加剧,需要达到纳什均衡,这种博弈才会结束。再考虑到美国政府削减财政开支这个因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或衰退的可能性很大,美联储可能被迫降息,美债牛市才刚开始。投资者可以关注芝商所的收益率期货(Yield Futures) 作风险管理和部署。
转载自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