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大豆期货开始在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其副产品:豆油和豆粕期货分别于1946年和1947年开始交易。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物蛋白饲料来源和第二大植物来源,大豆无疑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
大豆和大豆副产品是交易量最多的农产品,占全球农产品交易总额的10%。
大豆的种植在中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它被视为五大神圣谷物之一。大豆在1800年左右被引进到美国,现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18亿公吨,约45%用于出口。
美国大豆有超过150个品种,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从密西西比州延伸加拿大边境,而黄豆是商业市场上的主导类别。
美国大豆以中西部为核心产地,但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还有东部沿海的产量也相当显著。事实上,“大豆种植带”与中南部棉花种植带相当重叠。
在大豆种植带的主要区域,从4月末到6月份栽种,而收割开始于9月末,并且到11月末结束。 南部部份地区因种植季较长,会将软红冬小麦和大豆进行“双季种植”。待收割小麦后,再于麦茬里种植大豆。
约三分之二的大豆会被加工——或者说是被“压榨”成豆油和豆粕。“压榨” 是指将大豆转变成豆油和豆粕的物理过程。
“压榨价差”有时也被简称为“压榨”,指的是豆粕和豆油价格与大豆价格之差,代表从压榨大豆所获取的总加工毛利。
在评估期货价格计算时,“压榨价差”值的大小被视为“整体压榨”,也是会否将大豆加工成豆油和豆粕盈利能力的一项“盈利指标”——尽管并不完全正确。理论上,压榨价差的值越大,潜在的盈利能力也越高。
豆粕是家禽和家畜主要的高蛋白饲料成分,被饲养场广泛应用。
豆粕还被进一步加工成人类食品,例如大豆粗粉、豆粉和预制食品,是肉类和乳制替代品 (如豆奶和豆腐)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初步加工后,豆油进一步提炼被用于烹调油、人造奶油、蛋黄酱和沙拉调料等食材,也被用作工业化工材料。
因为大豆副产品被用来饲养动物,大豆的国内外需求与家畜和家禽行业息息相关。
自2000年以来,随着欧洲和亚洲,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和中国对肉类和家禽需求的增长,美国大豆出口大幅增加。
近年来,美国大豆生产商面临的来自南美竞争加剧,例如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对美国农民而言,拥有高效运输系统更为重要,将农作物从田间快速运送至本土和国外市场。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基本是通过卡车和铁路来滿足的。大豆出口靠海运,海运成本是港口选择的要素。
绝大多数的大豆出口是经密西西比海湾沿岸启运。但运往亚洲,从太平洋西北地区启运有时较有价格竞争力。
大豆生产链的每个阶段,从栽培、种植和收割,到出口和加工,市场参与者都面临着市场及供需的变幻而导致价格波动的风险。
大豆、豆粕和豆油的期货和期权——以及基于大豆压榨的期权——让您可管理相关风险,并可把握潜在套利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