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農夫嚴陣以待,準備迎接春天的種植季。今年春天不僅出現反聖嬰天氣現象、高通貨膨脹,原油、肥料價格上漲也使耕作成本更加高昂,烏克蘭甚至還爆發了戰爭。除此之外,隨著聯準會預期在3月中開始調高短期利率,美國的借貸成本也可能會出現2015-2018升息週期以來首次上揚。
烏克蘭動盪不安的情況,將玉米、大豆和小麥等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拉抬至多年來的高點(圖1),可能導致肉類和其他食品的消費者物價進一步上揚,壓抑食品公司的利潤。玉米和大豆是牲畜和家禽的主要飼料存料,小麥則是全球飲食不可或缺的成分配料,不論是麵包、司康鬆餅、蛋糕、披薩還是麵條,許多食物都少不了小麥。食物價格大幅上漲,對於新興市場國家造成的經濟影響尤其嚴重,因為在這些國家,食物開支佔總收入的百分比較高,但已開發國家同樣無法免於食物價格上揚帶來的經濟效應。
圖1:大豆、玉米和小麥
烏克蘭—俄羅斯小麥和玉米
我們先來探討不確定性最高的地區今年春天種植季的情況。
美國農業部海外服務署(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的資料顯示,在烏克蘭南部與東南部,農夫通常從4月中就開始種植玉米,是春天最早播種玉米的地區,而主要的種植地區,也就是烏克蘭中西部和東北部,則是從5月開始播種(圖2)。在俄羅斯,玉米播種一般在4月中從北部、南部和中部地區開始。
圖2:烏克蘭種植地區
烏克蘭身為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國,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全球穀類飼料的貿易有13%與烏克蘭有關。烏克蘭也是歐盟主要的玉米供應國,因此若烏克蘭的玉米生產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造成相當重大的區域性和全球效應。俄羅斯的玉米出口量相對較低,每年大約輸出400萬公噸的玉米至海外市場。[玉米出口市場由美國執牛耳,美國出口佔全球玉米貿易將近40%,其次則是阿根廷和巴西,兩者加起來共佔33%。]
相較於玉米,小麥是受烏克蘭戰爭影響最深的大宗商品。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佔全球小麥貿易的19%,烏克蘭則佔全球小麥出口的8%。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小麥的價格上漲和波動升高都最為明顯。小麥的主要進口國包括埃及等北非國家,伊拉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印尼、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還有中國。
由於烏克蘭境內的戰火、大批俄羅斯軍隊散佈於該國的產糧地區,再加上黑海港口關閉,烏克蘭政府已表示今年春天的種植季會嚴重中斷。
天氣和反聖嬰現象
天氣也可能對穀物和油籽生產帶來影響。反聖嬰現象在2022年重現,同時部分南美洲地區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尤以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等主要玉米和大豆生產國最為嚴重。
中東部分地區也出現乾旱,預期將影響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小麥生產,進而導致這些國家更仰賴進口。中國農業部亦表示,反常的大量降雨明顯延後了中國冬麥的種植,可能使供應問題更加嚴峻,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麥消費國。
南美洲乾燥天氣造成的作物產量農損預期將降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大豆出口量,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這三國總和佔全球大豆出口的一半以上。這可能會讓美國出口商有機會趁機補上南美洲的生產缺口(圖3)。
圖3:大豆生產
在美國,反聖嬰現象一般會導致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出現較濕冷的冬季,美國南部則會變得較為乾燥溫暖。自1959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開始利用其海洋聖嬰指數(ONI)測量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以來,已經發生過九次主要的反聖嬰現象。 我們將主要反聖嬰現象定義為ONI低於-1°C(如果是主要聖嬰現象,則為ONI高於1°C)。
過去的九次反聖嬰現象中,七次出現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普遍下跌的情況。最近兩次的反聖嬰現象則有所不同。2010年8月反聖嬰現象開始後的12個月內,玉米和大豆品項的現貨價格上漲,小麥價格小幅下跌。2020年10月反聖嬰現象開始後的12個月內,玉米、小麥、大豆的價格上漲,大豆油價格的漲幅尤其明顯,只有黃豆粕價格下跌,但由於目前阿根廷和巴西發生了嚴重的乾旱,現在黃豆粕價格也已經反轉。
最近兩次的反聖嬰現象便發生在美國聯準會和其他主要央行實施量化寬鬆,以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期間。由於阿拉伯之春起義導致市場擔憂原油供給面的情況,油價在2010年夏季和2011年初反彈。原油和農產品市場表現出高度的價格聯動性,部分原因是玉米、小麥和大豆是生質燃料的原料,另一部分則是因為能源也屬於農產品的投入成本。
美國春耕種植
資料顯示在反聖嬰現象出現時,美國中西部和中部平原在3月到4月,通常會有一大片地區變得乾燥或十分乾燥。4月到5月中西部(美國種植玉米和大豆的地區)會回歸正常天氣,但西南部仍會保持在乾燥到十分乾燥的狀態(圖4)。
圖4:反聖嬰現象期間的降水
美國農夫通常會在4月開始播種玉米,5月開始播種大豆。隨著種植時間逐漸接近,農夫需要決定自己的作物種類,這時價格就會發揮相當關鍵的作用,間接決定會有多少農地種植這兩種作物。美國農業部訪問大約八萬名農夫後,在3月底發佈種植展望(Prospective Plantings)報告。這份報告可能會引發對美國農夫究竟會種植多少英畝的大豆和玉米的熱烈討論。隨著種植季逐漸逼近,農夫的意向可能會大幅變動,原因除了各種供給面因素帶來的帳面影響,如能源成本和肥料成本提高,也包含與烏克蘭衝突和南美洲乾旱息息相關的重要需求面因素。不過,鑑於玉米和大豆的價格飆漲,美國農夫會有極高的誘因種植更大面積的玉米和大豆,問題只在於種植的數量會高多少。
若農夫想為他們在夏末/初秋收成的玉米和大豆作物對沖價格風險,可能無法鎖住目前的高價位,因為市場正出現逆價差,也就是當前價格高於未來價格(圖5)。這種到期價格曲線的形況,通常代表目前的高價位是在因應某種具有高度干擾性質的事件,市場不認為這種事件會永久持續,但可能會隨時惡化或好轉。
圖5:逆價差
舉例而言,在撰寫本文的當下,3月CBOT玉米期貨合約交易價格為每蒲式耳7.65美元,9月合約為6.66美元,12月合約則為6.38美元。雖然9月交割和12月交割的玉米期貨合約價格低於3月交割的合約,比起去年仍然相對漲價。
同樣的,3月CBOT大豆期貨合約交易價格為每蒲式耳16.93美元,11月合約則為14.46美元。堪薩斯城5月小麥期貨交易價格為每蒲式耳12.40美元,12月合約則為10.98美元。
芝加哥小麥期貨的逆價差幅度最高,截至2022年3月7日,近期合約價格比一年後合約高出43%。
農夫除了受逆價差影響,以致自身的對沖能力降低之外,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成本也提高了。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美國2020年的耕作成本為3,660億美元,相較於2019年上升大約2.3%,其中總燃料成本達111億美元,柴油成本佔71億美元。2020年的原油價格平均約為41美元。2022年3月8日,WTI原油價格為每桶128美元。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明顯提高耕作成本,不過穀物和油籽的相對高價位,可能有助於抵銷一部份的成本(圖6)。
圖6:耕地價值
與疫情相關的供應鏈問題,讓農夫擔憂生產成本會上揚,這樣的憂慮可能只會進一步升高。普渡大學/芝商所農業經濟指標(The Purdue/CME Group Ag Economy Barometer)2月份的調查(辦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顯示,生產者依然對生產成本急遽上升感到憂慮,這也使他們認為2022年的農場收入將欲振乏力。供應鏈問題持續阻礙農夫投資農場機具、建築和穀物儲倉的計畫。30%的玉米/大豆農夫表示,自己在為2022年的作物採購田間投入時遭遇困難,以除草劑居首,其次是肥料及農場機具的零件。
結論
從農業角度而言,今年春天的情況可說事關重大,有可能影響到全球糧食生產。農夫之間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解決高物價的方法就是高物價。」以此推論,穀物和油籽的高昂價位可能會促使美國和其他地區的農夫,將破紀錄面積的土地拿來生產這些作物,進而彌補部分國家因陷於紛爭或惡劣天氣而出現的生產缺口。但由於油價高漲連帶提高了生產成本,消費者的荷包可能會變得更乾癟。美國的通膨率已經處於40年來的最高點,在1月升至7.5%,而且可能還會進一步上揚站上最高點。所有這些憂慮都讓美國今年春天的種植季較以往充滿更多不確定性。